欢迎来到甘肃省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甘肃研学旅行网
位置: 首页 研学新闻 详情内容

从陶罐碎片到飞行代码

在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教育的发生从不局限于教室的四壁。

它可能发生在考古工场,当一个学生屏息凝神,用AI工具将一块汉代陶器的模拟碎片在虚拟世界中“复原”时,他突然感觉自己“正在与千年前的工匠对话”。

它也可能发生在精神谱系广场,一个孩子驻足于一幅英雄事迹展板前,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在作文里写道:“我突然明白了,‘挺膺担当’就是要把自己活成他们的样子。”

它还可能在“老兵谈国防”的现场,当满座寂静,唯有老兵苍劲而深情的声音回荡时,许多孩子悄悄抹去眼泪——家国情怀,从此不再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成了刻骨铭心的情感。

这些看似零散的瞬间,共同勾勒出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育人实践的清晰脉络——“溯古·砺今·智未来”。

第一阶:溯古——在文明深处扎根

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建成实体化的“考古工场”与“非遗工坊”,并将其打造为“研究学院制”的核心载体。在这里,学习模式彻底告别了单向灌输,转变为跨学科的项目式探究。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项目导师”转型。

在考古工场,历史课变身为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面对高仿真的汉代陶器模拟碎片,学生们成为文明的探索者。他们不仅学习历史知识,更运用地理、数学、美术和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用AI图像识别进行纹饰分类,用3D建模完成数字拼接。当一个陶釜在屏幕上重获新生,那份震撼远胜于任何说教。在这里,他们学到的不仅是考古方法,更是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与此同时,非遗工坊里正流淌着传统文化的温度。在剪纸、泥塑等技艺的亲手实践中,学生们感受着指尖上的美学传承。系列举措帮助学生涵养“优雅生活者”的气质,让文化的种子在美的熏陶中悄然生长。

第二阶:砺今——在现实熔炉中淬炼

当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引导孩子们将这份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实的熔炉中淬炼成钢。

在“双导师制”的个性化护航中,学科导师与成长导师密切配合,将精神引领融入日常教育的每个环节——学科导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价值引导,成长导师则依托校园文化场域,深化学生的品格塑造。

“精神谱系广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育人场域。这个校园里最安静的课堂,却蕴藏着最强大的力量。它无声地讲述着英雄的故事,让理想信念如空气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课间的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与崇高精神的对话。

“老兵谈国防”则在双导师的精心组织下,带来最深刻的情感冲击。当亲历战火的老兵用颤抖的声音讲述战友深情与生死考验时,孩子们流下的热泪,是对和平最深刻的理解,也是对“国家安全”最真切的体会。

在导师们的引导下,从认真完成作业到坚持体育锻炼,从小组合作中主动承担任务到班级值日时多扫一块地,学校将“挺膺担当”拆解为“对己、对集体、对家国”的三层阶梯。孩子们发现,担当无需等待——在当下的每一件小事里,他们都可以成为有责任感的人。从“社区敬老活动”的主动组织,到用科创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挺膺担当”已从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第三阶:智未来——在创新前沿翱翔

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构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双轨路径。在七年级全员开设《飞行器设计》与《人工智能》必修课,这属于“面向全体的基础课程”,旨在为每一位学生奠定未来公民的科技素养基础。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学院制的深度学习”进行提升——学有余力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入“深算无界”人工智能学院和“寰宇叩问”航空航天学院,在真实的项目挑战中进行更深度的探索。

在专用的科创实验室里,每个学生都将从零开始,设计自己的飞行器模型,编写第一行智能控制的代码。在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们从基础的图像识别原理学起,通过设计“校园植物识别系统”等项目,系统掌握AI应用开发的全流程;在航空航天学院,团队协作完成飞行器参数计算与社会价值论证。学习是项目式的、跨学科的。设计一款飞行器,不仅要计算精准的参数,更要思考它如何服务社会。在这里,技术学习与价值判断同步进行。学校培养的是“问题解决者”,而非“技术工具人”。这正是对学校“一基两师三全五导”育人模式中“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关怀、被赋能”理念的生动践行。

从拼接一块陶罐碎片,到设计一行飞行代码;从聆听一个老兵故事,到承担一份班级责任——在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经历着从浅白走向深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

“溯古·砺今·智未来”的育人路径,在“1447”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坚实支撑与“一核三线五面一体”党建模式的引领下,让“双导师制”的个性化关怀、“五色研学”的实践体验与“三底四维五色”课程的内涵相互赋能,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汉中市西高新初级中学供稿)

THE END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QQ:266971061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研学新闻

最新文章

课程设计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