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课堂,到山西吕梁的智能化工厂,氢澜新能源有限公司仅用5年,便完成了从“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的发展。据了解,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及全自动化膜电极的3条生产线,自主研发出143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氢能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交大安泰2020级MBA校友,氢澜创始人庞深的创业路始于交大安泰课堂。庞深表示,交大安泰的专业课程,针对创业者管理能力的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指导;与导师的互动交流,也能够帮助创业者开拓新赛道。从创业初期的管理培训到后续跟踪指导,学院商学教育为创业项目转型提供了战略方案与市场实施建议。
近些年,氢澜不断拓展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开展深度技术攻关。交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氢澜的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交大研发团队负责人孙一堡介绍,该算法可实时监测并精准调节燃料电池运行状态,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发电效率较传统控制方式提升15%-20%。在能耗控制上,联合团队研发的智能能量管理算法能智能分配能源,实现精准功率调节,降低能耗约10%-15%。
据悉,在人才培养方面,交大安泰与氢澜合作日益紧密,通过“旋转门”式人才互动,让学院前沿理论与企业实战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交大安泰的资源平台和创业生态,为我们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过程中提供了坚实支撑。”庞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