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郝孟佳)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科研团队接连在空天信息、化学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近日,杭高院举办科技成果交流会,探讨战略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和杭高院科教融合平台优势。
作为登上《自然》杂志的科研成果负责人,张夏衡作专题报告,深入解读其中一项成果的原理。张夏衡表示,该研究借助N-硝胺实现直接芳香胺脱氨官能团化的新方法,N-硝胺中间体在反应体系中瞬态形成后立即转变成产物,整个过程无需使用过渡金属铜。据介绍,该方法简便、环保、价格低廉,有望在制药、材料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俞飚表示,每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长期的心血与智慧。杭高院推动科教融合发展、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深化“院所共建”办学特色,在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下,学生可以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历练成长,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会上,杭高院物光学院执行院长戴宁结合物光学院发展脉络、学科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科技成果。杭高院化材学院执行院长邓亮围绕平台特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对化材学院进行了系统介绍。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于2019年成立。该院依托中国科学院的雄厚资源,扎根杭州、服务浙江,构建科教创产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目前,已集聚教学科研人员731人,在站博士后30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