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甘肃研学旅行网
位置: 首页 研学新闻 详情内容

海幢街道“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暑期研学系列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海幢街道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出“留住城市记忆,少年传承有我”——海幢街道“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暑期研学系列公益活动

走进“一劳大旧址”重温工人阶级光辉历史,在潘氏大院感受百年历史建筑的厚重与底蕴,探访社区历史建筑追寻城市记忆,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聆听非遗传说,体验剪纸、宋锦、琉璃花等手工制作过程,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海珠区海幢街道不仅有众多的文化遗迹,还诞生很多名人故事。这个暑期,海幢街道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推出“留住城市记忆,少年传承有我”——海幢街道“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暑期研学系列公益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解锁文化新方式,共享精彩一夏,宣扬海幢文化,不断推动“海棠依旧”文化引领项目落地生根。

IMG_256

据悉,本次研学活动由海幢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主办,海珠区图书馆海幢分馆、海幢地区妇联、海幢街道家庭教育服务站、寺前社区居委会协办。

“老街巷故事”青少年探访团:踏寻历史足迹,探寻红色工运

在本次暑期研学之旅的首场活动中,30个亲子家庭组成了探访团,走进“一劳大旧址”,重温了工人阶级光辉历史,在潘氏大院感受百年历史建筑的厚重与底蕴,在溪峡街探寻社区里的红色记忆,在海珠区少年宫科普馆探寻科技的奥秘。活动以青少年视角,通过沉浸式探访,让大家深入了解街道的历史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延续城市文脉。

IMG_257

IMG_258

IMG_259

手绘社区文化地图:用“童趣”妙笔,为美好家园“增颜值”

系列研学活动第二场通过手绘社区文化地图体验,让孩子们执起画笔,记录辖区历史建筑的风貌,在绘制过程中加深青少年对社区文化资源分布的了解,并对辖区文化空间活化利用提出建议,助力基层治理,用“童趣”妙笔为美好家园“增颜值”。

IMG_260

活动现场,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社区文化地图在孩子们的笔下精彩呈现。这些地图生动展现了社区的人文底蕴、地理风貌,也融入了孩子们对社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设想和独特见解。

IMG_261

IMG_262

聆听非遗传说,邂逅非遗剪纸

暑期研学第三场——童声里的城市故事会,主办方邀请了海幢寺办公室主任张娥,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幢寺传说。从百年鹰爪兰,到猛虎回头石,再到素仁盆景、宋莲,张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领略到了千年古刹的独特魅力。

IMG_263

随后,专业老师带领大家进行非遗剪纸体验,沉浸式触摸历史文脉,共同感受“以剪代笔、以纸为帛”的生活智慧。

IMG_264

IMG_265

宋雅风华,锦韵流芳

在非遗宋锦体验活动中,老师向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宋锦的价值及渊源。从宋代宫廷织造工艺的起源,到72道工序的复杂制作流程,再到纹样中蕴含的“福寿安康”等吉祥寓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深刻感受非遗宋锦“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独特魅力。

IMG_266

现场,大家还通过动手制作宋锦蝴蝶挂坠,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在匠心传承中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时光。

IMG_267

IMG_268

流光溢彩,巧手成花

琉璃作为我国五大名器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琉璃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研学活动还开展了非遗琉璃花球制作体验,现场从古代的古琉璃制品到现代创新设计,老师带大家深入了解琉璃的“前世今生”。

IMG_269

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一双双巧手,打造出一朵朵属于自己的“琉璃花”,真切感受琉璃文化横亘千古的独特魅力。

IMG_270

IMG_271

不负夏日好时光,缤纷暑假共成长

本次研学活动的举办不仅让青少年增长了学识,也为亲子互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听故事、学知识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活动的最后一堂课,主办方为参加本次研学活动的优秀学员颁发研学证书,并赠送纪念品。学员代表还上台分享研学活动中的点滴故事与成长心得,书写这个夏天有体验、有趣味、有回味的故事。

IMG_272

IMG_273

这个暑期,海幢街道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如夏日里的阵阵清风,为青少年和家长带来了清凉与慰藉。海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暑期研学活动,是一场融合知识探索、文化浸润与精神成长的旅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居民凝聚力和归属感。“接下来,街道也将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推动海珠区西部文商旅经济发展,深度活化海幢街辖内文物点,让城市的历史可感、文化可触,让居民读懂城市、热爱城市。”

THE END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QQ:266971061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研学新闻

最新文章

课程设计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