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甘肃研学旅行网
位置: 首页 研学新闻 详情内容

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南浔调研:探索乡村“研学共富片区”运营新路径

“社科赋能,青年共创。”8月28日,为破解临平新宇村研学共富片区打造和乡村运营难题,汇集专家力量赋能乡村研学共富片区运营工作

“社科赋能,青年共创。”8月28日,为破解临平新宇村研学共富片区打造和乡村运营难题,汇集专家力量赋能乡村研学共富片区运营工作,浙哲社科志愿服务大队11小队组成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社科志愿服务队,在浙江省青年研究会“浙哲共富”项目负责人胡美如带领下赴湖州市南浔区开展青年入乡发展与乡村运营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探索青年入乡发展与乡村研学共富片区运营新路径。

“研学共富片区”运营模式探讨

调研团队走进南浔区青年入乡发展综合服务中心。这个集政策咨询、技能培训、项目孵化于一体的“青年之家”,正通过数字化平台链接城乡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

调研团队与在地运营企业及乡村研学运营专家展开座谈。杭州/湖州他乡公司总经理郑巧飞分享了市场化运营中的实战经验,省青年研究会副秘书长程德兴则从社科服务角度提出研究会的“桥梁搭建”与“资源对接”双重使命。双方围绕浙江省的研学共富片区打造、青年人才引育、乡村运营痛点破局三大主题展开讨论。

“乡村不是青年的‘漂泊站’,而是梦想的‘孵化器’!”杭州/湖州他乡总经理郑巧飞的一番话引发共鸣。她以公司运营服务中心的“片区化运营策略”为例,详细介绍了他乡公司的业务模式及在临平区和南浔区的运营成效,分享了如何将城市消费需求与乡村资源对接。

从“青创空间”到“丝绸古韵”的沉浸式探访

在湖州市港胡村的“青创空间”座谈会上,村书记慎晓翠道出了基层困惑:“我们有好风景、好故事,但缺专业团队、缺品牌IP。”她以村里的“港廊古村落”为例,尽管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却因运营模式单一,游客留不住、消费提不上。研究会服务的临平新宇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与挑战。

下午,调研团队走进长三角南浔丝绸文化产业园,在这个集创意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展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丝绸产业集聚区内,体验蚕桑文化的同时,更看到了传统丝绸文化为年轻人注入的新生机。

乡村运营如何“出圈”?青年如何“扎根”?

早在8月15日,浙江省青年研究会已组织乡村运营和省中医药领域专家赴临平新宇村开展了实地研讨和社科赋能服务,内容涵盖非遗传承、茶咖创新、文旅整合、思政研学与中医药文化等多个维度。

调研表明,乡村文旅常陷入“碎片化运营”困境。唯有打通“引流–承接–转化”闭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运营要引进青年人才,加强强村公司片区统筹、多业态联动、主题化特色引流成为破局共识。

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浙江省青年研究会这场跨越城乡的对话,正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据悉,“浙哲共富行”由浙江省社科联、团省委联合发起,旨在通过社科志愿服务,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协同发展。自部署以来,共组建60余支志愿服务队,动员志愿者人数1200余人,随队专家70余人。服务过程中,志愿者通过直播带货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达20余万元,为所进驻的80余个乡村提供了潜在长期经济增长点。

THE END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QQ:266971061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研学新闻

最新文章

课程设计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