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甘肃研学旅行网
位置: 首页 实践案例 详情内容

“遇见运河 研之有‘记’”运河研学夏令营活动圆满举办

“遇见·运河”城市探访系列活动自202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经过四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已成为释放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载体

8月23日至24日,一场以“遇见运河 研之有‘记’”为主题的运河研学夏令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河北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运河小记者”,以独特的新闻视角探访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历史脉络与现代风貌。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旨在通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研学旅游产品,让研学旅游真正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提升通州文旅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为区域教育实践提供优质载体,让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在城市副中心实现共赢。

IMG_256

活动首日,小记者们来到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天然氧吧”。他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千年漕运故事,站在月岛观景平台俯瞰河道,在鸟鸣与绿浪中开启自然与历史交融的研学之旅。随后,大家前往台湖稻小蟹艺术农场,孩子们卷起裤腿体验插秧、碾米、水质检测、聆听农耕长廊讲解,亲身参与“从田野到餐桌”的全过程。而后,参观了北京韵源天地琵琶博物馆,了解琵琶的演变过程,聆听历代传承人的故事,在心中升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IMG_257

IMG_258

(小记者在稻田里抓捕螃蟹)

IMG_259

(小记者在北京韵源天地琵琶博物馆参观)

次日上午,小记者们走进大运河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走进“看·见殷商”展,沉浸式参观殷商文明的绚丽多彩。

IMG_260

(小记者在大运河博物馆接受参观和讲解)

下午,孩子们的脚步迈向了建筑艺术的殿堂,依次参观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标志性建筑,感受着建筑空间所传递的艺术气息与人文精神,对城市文化建筑的功能与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IMG_261

(小记者在北京艺术中心前挥舞旗帜)

随后前往活动的最后一站北京市大威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在这里,小记者们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机、收音机,这些老物件曾为红色宣传立下功劳。他们在影厅观看老式电影机放映的红色影片,体验老式电子管收音机里的红色旋律。活动尾声,小记者们还参与了带有红色符号的手作蓝晒,感受红色研学的意义,并在专业指导下,大家亲手制作蓝晒作品,感受这一古老摄影技法的魅力。最终,通过电影机生成物件成像,一张张独特的蓝晒作品成为此次研学之旅的珍贵纪念,为这段充实的文化探索之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IMG_262

(小记者与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的合照)

IMG_263

(小记者在体验蓝晒手作)

用童心丈量千年水脉,用笔墨记录时代通州。两天里,小记者们边学边看边记录,把通州的历史写进稿纸,把通州的未来记载进心里,真正实现“研之有记 学而有声”。

IMG_264

“遇见·运河”城市探访系列活动自202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经过四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已成为释放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载体,依托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古今交融的运河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今年的城市探访系列活动以“遇见·运河 研之有物”为主题,陆续开展“运河上的通州”研学课程征集活动、运河研学夏令营、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域研学游等主题活动。

THE END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QQ:266971061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研学新闻

最新文章

课程设计

TAG